记者 魏小杰
近日重温了冯小刚导演的经典影片《唐山大地震》,该影片中着重刻画了一家人,父亲母亲阴阳相隔、骨肉分离最终相遇的故事。因为一场地震,多少人失去至亲之人,失去日夜居住的房屋。满屏的尸体,哀嚎声、叫喊声,久久不曾平息……此情此景让我从故事想到现实。
1976年7月28日03时42分,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度里氏7.8级地震。整个唐山市顷刻间被夷为平地,全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中断。因为发生于凌晨,毫无防备的人们在睡梦中失去生命,此次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万人重伤。
有些人像影片中的方达,活下来了却肢体残缺,可他没有因为残缺而从此一蹶不振。在当时,有一位女士,叫王林梅,是特招入伍的女兵,能歌善舞。因为地震,她迎来了人生最黑暗的时刻,只是,她并没有死,从鬼门关回来的她高位截瘫,被医生断言只能再活五年,可是她在那后活了三十多年,瘫痪在病床上她爱上了书写,用文字讲述她的欢乐和苦楚、对生命的感恩。
同样与女兵结缘的李冬梅,当时年仅13岁,渴望成为一名体育女兵。可是那几秒让她的梦想如泡沫一般支离破碎,唐山大地震一共有3817人高位截瘫,她是当中年龄最小的。震后,病痛和悲伤一直陪伴着她,直到第一届残奥会的举行,突然让她发现破碎的梦想又回来了。
有些人是天灾的受害者,有些人也是施救者。像解放军、医护人员、当地的男人们。可是就在自己家人都需要陪伴的时候,也毅然决然地去投身搜救活动。
方达是这样,在外功成名就、生意成功之后,在第二次地震的时候给家乡捐赠物资、甚至亲身投入搜救。可他曾经也是地震的受害者,地震一开始也可是说是他的噩梦,他失去了父亲和姐姐。方澄也是如此,身在国外也不惜回到家乡,与当地的医务人员一道救助伤者。
在汶川地震时,有一个男人也是这样,西南医院肝胆科43岁的副教授杨占宇对自己仅十岁的女儿说“爸爸是军人,许多人等着爸爸去救命,你在家好好学习。”据了解,这位副教授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当时十岁的他在军区医院受到了军医无微不至的照顾,自那时起,成为一名军医成为了他毕生的梦想。这么多年后,听到汶川地震的消息后,主动请缨去灾区。
富兰克林说过,如果灾难没有发生,那恐惧是徒劳的;如果灾难已经发生,那恐惧只会增加痛苦。所以灾难发生后,可以痛苦可以恐惧,但是不能长久。
所庆幸我们所知道的人们,都在地震后得到好的照顾以及疏导。尽管有残缺,却也泛着美的光芒,真好!在我曾见过的一本书上说,人在遭受或对抗巨大压力时会患上一种叫PTSD的病症,即创伤后应激障碍。希望那些或许不幸有这种病症而公众又不知道的那些人们,能好好的治疗,也能过的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