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诺贝尔奖的那些事

来源:发布时间:2013-05-10浏览次数:3296编辑者:系统管理员

                                                                记者 江景 汪启然
    在世界上的各个知名奖项中,最带有传奇色彩的要数诺贝尔奖了。自1901年颁奖以来,诺贝尔奖已有百年的历史。期间获此殊荣的伟人不计其数,但也不乏与之失之交臂的杰出者。在了解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错失者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诺贝尔及其奖项。
    诺贝尔及其奖项
    诺贝尔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大家庭,在父亲永不停息的创造精神影响和引导下,诺贝尔走上了光辉灿烂的科学发明道路。实验中发生的多次爆炸事件以及弟弟的丧生都没有打倒他。最终他在艰难中研制出了一系列炸药,被世人誉为“炸药大王”。然而当其步入晚年时,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发明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这使得他非常痛心。于是诺贝尔在自己的遗嘱中完成了他一生当中的最后也是最宝贵的“发明”——将遗产的大部分作为基金,来奖励对人类和平、科学和文学艺术做出贡献的人——这就是诺贝尔奖。
    根据诺贝尔的遗言,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化学、文学、医学、和平和文学艺术等奖项。奇怪的是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流传最广的一个说法是说因为他的情人和一个数学家在一起了。不过,这只是一个传说,实际上是诺贝尔认为应将奖项设立于能在实际应用上造福人类的科目,而不是数学这种相对抽象的学科。
    在整个的评选过程当中,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委员会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2月1日起进行人员筛选、审定工作,然后公布各项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名单。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则是一般在12月的下午举行,而诺贝尔又正是在1896年12月去世的。选择在诺贝尔逝世的时刻举行仪式,具有特殊的意义。
    丘吉尔——诺贝尔奖的破例获得者
    在当时瑞典皇家科九游j9(中国)官方网站中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不颁奖给任何角逐诺贝尔奖期间在其本国政府中担任职务或扮演重要政治角色的作家。可当时就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最终让科九游j9(中国)官方网站破了例。
    相比丘吉尔的政治才华来说,或许他的文学素养没有特别的出众。但不可否认他在写作上的造诣。对于从未上过大学的丘吉尔来说,文章、著作的大量发表与出版不得不说是对其特殊才华的肯定。以至于《星期日泰晤士报》曾断言:“20世纪很少有人比丘吉尔拿的稿费还多。”而获如此多成就的丘吉尔则保持了一种谦卑的态度。就像他在获诺贝尔奖时的演讲词所说:“我觉得你我双方都冒着相当的危险,我觉得自己不配得奖。不过诸位若不担心,我也不再存疑。”或许常常会有人说丘吉尔是天生的演讲家或作家,但天分只占了一小部分,勤奋和钻研才是丘吉尔获如此成就的成功秘籍。
    莫言——朴实低调的诺奖获得者
    2012年10月11日19时,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其实在现实生活之中,莫言算是一个随和、平易近人的作家。而作家通常分为两种,有一种是不轻易出手,只有到把作品精雕细琢了,才把比较完美的拿出来。另一种是有激情的作家,一旦创作欲望来了之后,就收不住了,写完之后就发表。我想莫言大概便是属于后一种,与他同时代的作家里,他的小说量是比较多的。但莫言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是:“这里没有很好的东西,也有一些质量差一点的东西。”其实,褪去诺贝尔奖的光环后,莫言就是一个普通人,会对生活有所抱怨,有所不满。他的作品正是在表达他对人生的一种态度。从他的作品当中,我们能看到生活本来的面貌。就像莫言所说的:“我不想说假话,我只想把我所想到的、看到的,全部在小说里反映出来。”
    而此次莫言的获奖,无疑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热潮,被认为“不仅是对莫言个人和中国文学的肯定,更让中国人得到了又一次解脱”。莫言预言这种效应将会在之后的几个月中悄悄淡去。而让莫言归于莫言,文学归于文学,才正应是我们的期待。
    那些年,错失诺贝尔奖的遗憾
    在文学浩瀚的天空当中,繁星无数,伟人辈出。他们其中的一些人或许未能被授以诺贝尔奖的皇冠,但这种遗憾丝毫不能遮盖住他们依旧闪耀的光芒。时代理念的局限性或许造成了这些遗憾,不能否认的是他们的著作依旧是文学浩瀚天空中的一颗颗明珠。
    列夫·托尔斯泰——超出时代的伟大
    列夫·托尔斯泰,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将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完美结合。这个文学顶峰上的伟人,丝毫没有作为一个卓越者的凛冽,他同样立足于最现实的国家与人民的命运,以最朴素热烈的文字去矢志不渝地追求着接近人民的道路,认真思考着国家的命运,以手中的笔描绘出无与伦比的真实俄国的图画,展现了其天才艺术家特有的伟大力量。一个泰斗的出现是时代所造就的,他也同样给予了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不只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力量与信仰。
    托尔斯泰生活于19世纪,而诺奖则是自1901年开始颁奖。伟大的作家已经超出了他所在的时代,自然也不便于评奖者去彻底看清这些卓越,这是无法克服的局限。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到他文学泰斗的地位,他超出时代的伟大也自然也不会为一个奖项所局限。
    卡夫卡——陨落后的光芒
    对于卡夫卡错失诺贝尔奖,许多人都表示遗憾。他的作品并未在其生前时引起很大反响,而是当他去世之后才引起了世人更多的关注。
    卡夫卡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文章晦涩难懂,情节支离破碎,因而阅读他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深读,他那独到的认识,深刻的批判,入木三分的描写将会让人获益匪浅。在世界文学史上,弗兰兹·卡夫卡绝对是一个异数,但他血液中对永恒的强烈渴望驱策着他孤身独对一个异质的世界。也许,孤独就是卡夫卡的宿命,但也许正是这样一种残酷的印记,给了他创作的灵感与动力。他的孤独与迷惘,为人类的明天敲起阵阵急促的警钟,有着深入人心的力量。
    尽管这些荣耀对于卡夫卡本人来说来得太晚,但其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则永远不会迟到。因为历史是公正的,它见证着所有的一切。
    老舍——难以翻译的写实
    老舍从不称自己为作家,而是——写家。他的作品似乎就像是在展现着一个完整的市民世界。没有过多的渲染,语言朴实无华,更像是在平静地述说着一个一个的平凡故事。没有太多波澜,却能让人一下子就喜欢上那种淡淡的感觉。
    然而,曾担任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与执行主席的马悦然却说老舍的翻译作品难以显现其小说的真实水平。确实,老舍的作品将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人间疾苦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确实是难以翻译出的写实。
    尽管对老舍来说这是一次很大的遗憾,但是否得到诺贝尔奖,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并不重要,对于一个真正有自信的名族来说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解文学真正的意义,用文学来实现其真正的有意义的东西。
    诚然,错失诺贝尔奖的伟人们远不止这些。但他们与那些戴上了诺奖光环的人们一样,都是历史星空中永不陨落的星光。而诺贝尔奖代表的不仅仅是荣耀,更是人类文明在历史的前进中所创造的不朽印记;其发展代表的不仅是文明的发展与光明的未来,更是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