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觉响

来源:法商时代发布时间:2016-11-11浏览次数:265编辑者:法商时代

会计15410 李疑

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划叠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龙文》

前一段时间某一电视台制作了一档十分有趣的竞赛类节目,节目的参赛选手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学校,平均年龄都在十六、七岁。他们在舞台上展开激烈的比拼,而他们的“武器”便是一支笔和一块白板。比赛的内容很简单,参赛选手只需要正确地拼写出主持人所念出的汉字即可。最终,谁拼写出的汉字最多,谁就是获胜者。这个看似有些单调而枯燥的节目却让我顿生诸多感慨,原来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字一下笔就会出错,原来一个普普通通的汉字背后却深藏如此大的奥义。这也让我不禁有了思考,在物质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获得了什么,有究竟失去了什么。

从甲骨到行书,从远古到现代,汉字穿过层层历史的尘雾,不断地改变,不断地向我们走近。一个个汉字仿佛是那遥远时空传来的一声声呐喊。透过文字,我们了解到战国的风云、百家的争鸣、秦汉的明月。我们看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动荡时代,也看到了那一幅幅盛世繁荣的鼎盛景象。汉字记录着我们的历史,成为我们绵延的绳索。一部汉字的进化史仿佛就是我们华夏之族的发展史,道尽千年悲苦安乐。相比于英文字母冷冰冰的躯壳,汉字似乎是有生命的,是鲜活的,每一个汉字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独特含义,冒充不得,也取代不了。

当今社会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金钱至上的社会,有的人高举道德的旗帜在那摇旗呐喊,拼尽全身力气却鲜少有人响应。人们似乎都变得有些麻木,认为那些高尚道德都太过虚无缥缈,太过遥远,不如一顿美餐来得实在。高尚情操、美好道德说到底只是圣人才会拥有的,普通人不需要那些,也太过遥远。殊不知,这些道德离我们其实很近,它与我们是如此地亲密,就存在于那一个个跳动的汉字中。就拿“孝”来说,从甲骨文演变至今天的汉字,“孝”字的具体结构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可不论是上下结构还是左右结构,它永远都是以一个“老”与一个“子”示人。何为“孝”?后辈托举着长辈或搀扶着长辈,让老人感觉到安心和乐便是“孝”。我们总觉得给予老人富足的晚年就是孝,其实一个大写的“孝”字早就为我们定义了最好的孝顺:陪伴即是最好,何须其他。

宫商角征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深爱着土地,丝路到敦煌。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

《龙文》

以汉字为媒,古今多少佳句名篇才得以长存,留存到现世,为我们所欣赏、品鉴。我们总说要复兴曾经的辉煌,要找回遗失的传统。这听起来好像有些虚无、有些遥远,好像与我们无关。其实不然,那从仓颉创造之始就一直流传至今的,那用再厚的词典也承载不完的横竖撇捺,不正是我们曾经的辉煌,不正是我们遗失的传统吗?人们总是会习惯性地忽略那些身边的事物。直到蓦然回首,才会发现那些一直在找寻的,一直都在那灯火阑珊处,从未离开。

汉字,来自时光深处的觉响。它是那么地遥远,从千年旅途中缓缓走来。却又是那么地亲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天,承载着我们仰赖生存的根基。汉字,遥远又亲密,带着古典的灵魂拉近我们与时光流水的距离,铭记那不曾消逝的永恒记忆。